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为进一步推动教师专业提升,加快教师队伍的高素质转型,11月30日至12月1日,2024年第二期希沃杏坛计划四星导师认证暨数字时代教师领导力提升研修班在广州CVTE第四产业园圆满举行。
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教育行业专家、一线骨干教师、希沃教师发展中心代表,以及18位杏坛四星导师候选人齐聚一堂,参与为期两天的线下沙龙及认证活动,通过专家分享、主题研讨、产品交流、导师认证等环节,共同探索数字化教学教研的新理念、新路径,为教师专业成长“发声”,为未来教育注入创新活力。
01以师育师助力成长之路行稳致远
活动伊始,希沃教师发展中心总监肖瑶为本次“数字时代教师领导力提升工作坊”进行开场致辞,向大家分享希沃杏坛“以师育师”的理念、希沃成长方向,并对此次活动及参与培训的教师们抱以高度期待。她表示,“希沃杏坛计划不仅仅是一个计划,它更是一种精神。希望通过这个计划,为教师们提供一个专业成长的平台,让更多教师感受到希沃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与决心,共同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而后,希沃杏坛计划主理人梁杰进一步介绍了杏坛计划的发展由来,深度剖析由学习力、信息力、设计力、分析力、教学力、协作力、指导力和领导力八项专业能力所构成的杏坛计划“八力模型”,并对以往杏坛教师的成长、发展成果进行了展示,令在场教师深受启发与鼓舞。
02智者引领凝聚头脑风暴创新盛宴
学习,是一切事物成长和发展的秘籍。教师专业成长亦是如此。那么,在教育数字化浪潮的大背景下,教师究竟该怎么学?从哪些方面着力提升?又该如何借助数字化技术进行学习?活动现场,华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焦建利教授为教师们带来《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教学力》专题讲座,由教学动力、教学能力、教学创造力、教学影响力的四大教学力构成要素层层剖析,启发大家对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力的思考,为教师们拓展了成长方向。
而在教育专家之外,本次活动更是汇集众多一线教育工作者,包括18位杏坛四星导师候选人,为教师成长“现身说法”。在“群星闪耀”环节,侯选导师围绕“教师成长故事”的主题,从教师团队成长经历出发,多维度分享了区域教育数字化的实践经验及其自身在实践探索过程中的成长感悟。
此外,希沃教师发展中心常艳萍在现场组织开展了《我眼中的教师领导力》头脑风暴环节,与侯选导师详细拆解了领导力的组成要素、范畴内容等,并通过小组头脑风暴的形式加深大家对教师领导力的理解,为教师们发挥自身领导力提供了新的技巧与思路。
为了让老师们进一步拓展教育视野和思路,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湖北专家团队成员、希沃杏坛五星导师罗靓带来《师者进阶路,匠心筑梦途——教师持续发展之道》分享,通过“学-行-创”的过程,重点梳理了数字化背景下教师持续发展的多元路径,全面覆盖当下教师从个人学习、课堂提质、教研实践行动,到课题研究的成果转化等场景,为专业进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03集思广益在交流与实践中绚烂前行
在为期两天的杏坛研修过程中,教师团队的发展亦是重中之重的议题,此次活动更是借助“教法锦囊”“同伴指导”“集思广益”三大模块进行团队成长交流分享与实践展示。
希沃教师顾问赵天浩与候选人们一同拆解了教师能力提升、团队高效建设、区域领导力拓展的多个维度,深度解析了教师共同体对教师成长、学校建设、学生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让宝贵“教法锦囊”被更加高效地落地应用。随后,在希沃教师顾问林江楠的组织下,候选人们一同开启“同舟共济”的实践行动,围绕团队建设方案,逐步优化虚拟任务,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创建方案、展示方案,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融汇出与杏坛共成长的“交响乐”。
04畅所欲言站在数字化应用的潮头
值得一提的是,在“成长”的核心大命题下,教育数字化产品解决方案的应用也被重点提及。活动现场,来自希沃不同产品线的产品经理,设计师,真诚聆听一众教师的心声,进一步了解教育工作者的真实需求,并向老师们详细介绍希沃在软硬件方面的新技术,交流产品中使用的问题和期待,为后续教育数字化工具在教学教研管理中的高效应用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希沃相关负责人表示,期盼通过易用、好用、常用的数字化教学工具,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开展数字化教学。
在活动尾声,经历线上线下多轮考核及研修学习活动,18位候选人最终通过希沃杏坛四星导师晋升考核,被授予证书。希沃副总裁魏振水对新晋导师们寄予厚望,他表示,通过此次活动,深刻感受到各位杏坛精英导师的专业素养和求索精神,期待大家继续保持教育行业的敏感性,持续学习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向上的进阶力从容踏上接下来的教学之路。
以师育师,让成长发生。截至目前,希沃杏坛计划项目已汇集超20万教育工作者,其中包括8位杏坛五星导师、176位杏坛四星导师、1762位杏坛三星导师,遍布全国3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让成长发生”的愿景正逐步实现。未来,希沃也会和老师们共同成长,助力其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也将不断探索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学模式的重建和教学行为的变革,凝聚更加科学的成长体系。